焦點
-
產品一紅就免不了被山寨?MagSafe還沒開賣、華強北就疑似已破解?!
眾所皆知,蘋果(Apple)在10/14正是發布了MagSafe無線充電器,但才過沒多久,位於中國深圳有著「中國電子第一街」之稱的華強北,據稱已經破解了Magsafe充電技術,這無疑是對iphone 12的一大衝擊,但無論華強北再怎麼破解,對果粉來說,每樣配件都買原廠,那才是真理。(對岸的山寨逆向工程真的是...) 為了替取消掉耳機和充電孔的iPhone 12系列解套,登場的MagSafe是一款能以磁石吸附在iPhone 12系列背上以達到充電目的的一款專屬無線充電配件,算是iPhone 12系列的最大創新之一,在蘋果甫一宣布時,就造成全球熱議,但要價不斐,看看蘋果官網上所顯示的MagSafe充電器售價,一個就賣1,190台幣,而所搭配的透明保護殼也要1,490元。 而蘋果在MagSafe的文件中明確指出,這款無線充電並不強制使用者搭配20W的USB Type-C插座,但至少得使用12W以上的電源插頭,只是如果低於20W的話,充電就會變慢,雖然不強制,但等同告訴使用者,還是得乖乖搭配20W的USB Type-C,才能達到最佳充電效果。 而在使用MagSafe無線充電時,官方也指出,必須排除手機和充電器之間的所有含磁條或RFID晶片的東西,不然可能會造成物品或MagSafe無法預期的受損。另外,官方也提醒使用者,MagSafe充電器可能在皮製保護殼上留下圓形痕跡,但其他材質是不是也會有這種影響,倒是沒有多加說明,只是在外媒的報導上,有些蘋果用戶已經發現矽膠製的保護殼也會有MagSafe痕跡。 而在這股MagSafe的熱浪之中,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的位於中國深圳的華強北,竟傳出了疑似破解MagSafe技術的消息。近日,華強北就已先傳出,能將所有iPhone舊型號改造成最新版iPhone12的消息,而且改造iPhone 12這件事竟還早在蘋果發布新機之前,如今破解蘋果最新的MagSafe技術,似乎也不讓人感到意外。 但依照小編從第一支智慧手機就用用iPhone以來的多年經驗,會造成華強北無論是魔改iPhone 12或是破解MagSafe技術的原因,無疑跟市場需求有關聯,iPhone系列的售價逐年升高,而手持iPhone系列手機又變成一個古怪的身分表徵,沒有錢但又想拿iPhone新手機炫耀一波,進而導致盜版山寨市場橫行,假設iPhone市場根本就不到現在的一半,那華強北還需要勞心勞力、甚至在發售之前就傳出能夠改機或破解的技術嗎?不只蘋果無奈,那些真心效忠蘋果的果粉們也很無奈。(大家還是支持正版吧!)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據傳老黃又將再出新招?基於GA102核心的RTX 3070強化版或許正在路上?!
不久前才傳出因為三星8nm產能的關係,導致RTX 3070顯示卡將會取消16GB的顯示容量版本、還可能轉單給台積電的7nm製程的消息(暫定為傳言、官方尚未證實),倘若這項消息屬實,對許多想用4K解析度遊玩3A大作的玩家來說,恐怕是十分令人感到遺憾!(恐怕8GB記憶體不夠用啊~) 但新消息總是來的更快,新的爆料表示老黃又將施展刀法新招,推出一款效能介於RTX 3080與3070之間新版本來因應玩家需求!(是取消的RTX 3070 Ti打算復生?還是閹割版的RTX 3080下放?) 依照爆料的內容,老黃這次的刀法將會使用在GA102顯示晶片上,與現今用在RTX 3090與3080上的晶片屬於同一個家族,這款型號為GA102-150-KD-A1的顯示晶片將具有7,424個CUDA、58個串流處理器、232個Tensor核心和58 光追核心。 與現行已知的RTX產品相比,這款尚未具名的顯示卡(RTX 3075?3070 SUPER?3070 Ti?)的CUDA核心比RTX 3070還要多出26%,但比RTX 3080還要少約9%,若以此來推出的話,其效能可能會必RTX 3070還要高出不少,但略輸RTX 3080一些。(所以算是3080的閹割版?) 至於記憶體的部分,目前僅知道會使用320 bit匯流排的介面,會搭載多少容量?是GDDR6還是GDDR6X?現階段都還是個謎,不過自然是希望是越多好囉! 只是眼看RTX 3070距離開賣已經剩沒多少時間(10/29即將登場),NVIDIA就又準備再加碼新卡,這刀法的速度之快,真的是要讓大家的荷包和小編的肝難以招架啊!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高效輕巧二合一、玩家強悍影像利器,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rinity顯示卡開箱速測
今年的NVIDIA的推出的RTX 30系列有兩大特點:性能強大、體積超大XD,這樣的設計也讓許多想要入手的玩家傷透腦筋,畢竟這麼巨大的顯示卡實在很考驗機殼的空間容量,不過,照慣例在AIC的部分通常會陸續推出各式版本來對應,因此隨著推出時間的發酵,各家廠商也都會紛紛推出多款不同尺寸或規格的RTX 30系列供玩家選擇。 這次小編入手的這片RTX 3090在尺寸上就做了些調整,代號Trinity的這款RTX 3090可就瘦身許多,玩家可以較方便的安裝在原有的機殼當中。 這次ZOTAC推出的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rinity顯示卡在體積上是意外的小巧,相較於競品一張比一張還要巨大的RTX 3090顯示卡,ZOTAC的整體厚度就顯得格外收斂,大約與一般RTX 3080的體積相同,同時在供電設計也只需8+8 Pin即可,意味著玩家在安裝顯卡時只要需要從電供拉出一條PCIe排線即可,這對於不善長整線的玩家來說算是一大福音。 事實上從代號Trinity就可以發現到,採用的是3風扇設計,的確十分符合Trinity(三個一組、三位一體)的字面意義,透過3組風扇的協力散熱,即便是頂階的RTX 3090核心也不用擔心會有過熱問題,誰說一定要弄得像公版那樣才能有好的散熱效果啊,這款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rinity就可以滿足暨強悍效能表現又高散熱效果的雙種需求。 下面就跟著小編腳步來開箱囉! 顯卡體積縮小之後,許多玩家可能最為擔心的就是散熱方面的表現了(特別這片是頂階的RTX 3090啊~),不過別擔心,身為顯示卡大廠之一的ZOTAC當然有考慮到這部分,在這片Trinity上頭,ZOTAC特別導入了全新設計的IceStorm 2.0散熱系統,內建了11葉片(單風扇)的三風扇設計可以比上一代提升10%的風量,再搭配上三組特製的鋁製散熱鰭片與7根散熱導管以及加強與GPU晶片之間的接觸面積等等特色,讓廢熱能夠以更快的速度被排除。 除了強化散熱功能之外,ZOTAC也考慮到一般玩家詬病的噪音問題,特別是在一般待機的狀態下若是噪音過大也很影響玩家平常使用的感受,ZOTAC提供了獨特的FREEZE自動停轉功能,能夠在待機或低效能狀態下自動暫停風扇旋轉(畢竟玩家不是always都處在高Loading的運作模式下),另外,玩家亦可藉由ZOTAC Gaming FireStorm軟體中的Active Fan Control智慧風扇功能來調整每顆風扇的運轉速度,讓顯示卡噪音、壽命、效能都能兼顧,完全可以依照玩家的個人使用習慣做偏好調整。 RTX 3090在產品定位上除了是為了頂尖畫質的3A大作而生外,也注重於高階創作者的效能需求,因此小編在測試上也包含了一些創作者可能會需要的軟體測試,至於這張顯示卡的表現如何,我們廢話不多說,趕緊接著看下去吧! ● 處理器:Intel Core i9-10900KF (10C20T,3.7~5.3GHz) ● 記憶體:Klevv CRAS XR RGB 8GB DDR4-4000x2 (set at 3600MHz) ● SSD:Seagate FireCuda 510 M.2 1TB SSD ● 繪圖卡:ZOTAC NVIDIA GeForce RTX 3090 Trinity 24GB GDDR6X ● 電源供應器:T.T 1275W 除了在GPU-Z的偵測外,小編也分別透過大家習慣用的3DMark以及各項遊戲來做效能驗證,光是在Fire Strike的跑分就已經突破3萬大關,即便是Time SPY的成績也有18272分,直逼2萬分關卡;由於RTX 3090在創作者的效能上比現有發布的RTX 3080更勝一籌,所以從底下的測試截圖也可以發現到,不論是SpecWorkstation 3的成績表現或是SPECviewpert 13的實測數據上,都有不錯的成績。 遊戲的部分從下面的實測截圖也可以看到,幾款遊戲的表現都相當強大,4K、甚至8K的解析度下,FPS也能有超過60 FPS的成績,只能說NVIDIA這次推出的RTX 3090的確是相當強悍! 面對NVIDIA新推出的RTX 30系列,相信玩家除了期待效能表現可以更加精進外,更強悍的散熱效能與更低的噪音表現也是另一項重點,ZOTAC這次新推出的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rinity顯示卡就完美的符合了這些要求,除了外觀上精緻的體積在一片比一片還要巨大的RTX 3000系列顯示卡中顯得格外突出,內建的新一代Ice Storm 2.0散熱技術、搭配上Active Fan Control智慧風扇控制與FREEZE自動停轉功能與實體設計的金屬夾層背板設計,讓散熱問題一次解決。 再者,獨特的精巧設計也創造了安裝上的較大優勢,玩家不用為了妥協而改動一些不必要的配置,輕鬆就能晉升遊戲與創作者高效能表現的頂級位階,享受次世代的高畫質內容視覺震撼體驗,還沒入手的可得趕快囉! 廠商名稱:ZOTAC(索泰) 官方網站: 建議售價:46,990元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最後的奮力一搏?華為Mate 40系列正式發表、旗艦級規格搶佔DXO第一
經過好一段的時間的風風雨雨,面對美國禁令下的軟體、硬體夾殺,華為最終還是正式發表了最新一帶的旗艦機Mate 40系列(可能是自家最後一版?),並且一口氣推出了40、40 Pro、40 Pro+與Porsche Design版本的40 RS,共四款機型。 Mate 40系列在外觀上算是延續了上一代Mate 30系列的設計語言,正面使用了「超曲面環幕屏」OLED面板,讓Mate 40的兩側的曲面程度來到了68度,40 Pro和Pro+更是幾乎垂直的88度,整個螢幕正面幾乎是要無法察覺邊框的存在(真的強!),不過考量到這樣的設計在上一代Mate 30系列對用戶在音量調整上造成困擾,Mate 40系列在右側邊框上補上了實體的音量鍵,左側則保留虛擬的操作方式,算是一個比較兩全其美的方案。 此外這一代Mate 40系列捨棄了上一代的「瀏海」設計,改為現今流行的「挖孔」風格,全系列在自拍方面都搭載一顆有100度視野範圍的1300萬Ultra Vision相機鏡頭,並首度加入Free-form鏡片,能夠大幅減少超廣角鏡頭的變形問題(實用性提升),程式也懂在偵測到多張人臉的時候從原本的裁切畫面拓展成超廣角模式,同時也支援240 FPS慢動作錄影功能。 至於規格更高的40 Pro與Pro+還額外加入一顆TOF景深鏡頭,不僅能夠實現3D人臉辨識,還能夠進行手勢操作,玩家可以透過揮手的方式實現音樂切換等功能,與過去LG的G8s、Google的Pixel 4的手勢操作類似,不過也因為多了這項規格,40 Pro和Pro+的藥丸狀開孔就顯得特別巨大就是了。(笑 而在面板詳細規格方面,Mate 40的螢幕尺寸為6.5吋,解析度為 2376 x 1080;40 Pro和40 Pro+則是6.76吋,解析度也向上提升到了2772x1344,並都支援90Hz更新率、240Hz觸控採樣率與螢幕下指紋辨識功能。 相機向來是華為旗艦機的重點,Mate 40系列自然也是會針對這部分大放心思,機背環形陣列的相機模組依照機型的不同,配置了3或5顆不等的鏡頭,並且在規格方面也有一定的差異。 Mate 40的主鏡頭使用的是向SONY訂製的5000萬畫素RYYB感光元件,其尺寸達到了1/1.28吋,光圈為f/1.9,搭配1600萬畫素f/2.2超廣角鏡頭、800萬畫素f/2.4的3X望遠鏡頭。 而Mate 40 Pro的主鏡頭和40一樣是5000萬畫素的RYYB感光元件,但超廣角向上提升到了2000萬畫素,光圈也來到f/1.8,望遠鏡頭則是換成了1200萬畫素f/3.4的5X潛望式鏡頭。 Mate 40 Pro+的鏡頭數量是所有機型中最多的數量,其數量高達5顆,5000萬畫素RYYB主鏡頭加入了OIS光學防手震,但2000萬畫素的超廣角鏡頭規格略為縮水,光圈從f/1.8降成f/2.4。望遠鏡頭方面則是有兩組:一組是1200萬畫素的f/2.4的3X鏡、另一組則是800萬畫素f/4.4的10X潛望式鏡頭。 目前DXO的第一名已從原本的小米10 Ultra變成Mate 40 Pro,其總分來到136分,比小米10 Ultra的133分還要多出3分。 在「最後」的處理器方面,Mate 40系列使用上華為自家最新5nm製程的Kirin 9000系列晶片,該晶片分為9000與9000E兩個型號,前者的效能較高,並搭載在40 Pro與Pro+上,後者效能則略低一些,用在Mate 40中。 華為表示Kirin 9000系列晶片是世界首款整合5G的5nm系統單晶片(SoC),且不論是9000還是9000E,在核心設計上採「大+中+小」核的設計,大核為單核Cortex-A77 3.13GHz、中核為三核心Cortex-A77 2.54GHz,小核心則是四核Cortex-A55 2.05GHz。 至於9000與9000E主要差異在於負責AI運算NPU與GPU的部分,9000的NPU採雙大核+小核心設計,9000E則只有一顆單大核;GPU方面9000使用了24核心的Mali-G78,9000E則為22核心。 效能上,華為號稱其Kirin 9000的CPU效能比高通的865+ 10%,GPU多達52%,AI運算能力更是達到2.4倍。不過這部分就有待玩家或小編入手後自行驗證比較差異了! 細部規格上,Mate 40內建4200 mAh電池,支援最高40W SuperCharge有線充電,但不支援無線充電功能;Pro / Pro+則有4500 mAh容量電池,支援最高66W SuperCharge有線充電以及最高50W Wireless SuperCharge無線快充技術。 記憶體與儲存空間的部分Mate 40為8GB+128GB、Mate 40 Pro為8GB+256GB,而Mate 40 Pro+則為12GB+256GB、Porsche Design的40 RS則有12GB+256GB與12GB+512GB兩種版本可供選擇。 至於系統方面則「依然」是使用基於不含Google框架的「Android 10」系統搭配EMUI介面,至於一直謠傳與放話的鴻蒙OS則完全沒有在發表會上提到,因此究竟是系統還沒準備好、還是華為在期待美國總統大選之後公司的未來能夠出現轉機?這就不得而知了,只是如果大選之後美國的禁令沒有發生任何改變的話,Mate 40系列就真的很可能會成為華為最後的旗艦級手機了?!(花粉們、一起集氣啊!)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拜託女朋友讓你買PS5的最佳理由?! 能用Spotify聽歌、也可以在Netflix追劇
PlayStation系列主機一直都在家機界有不可撼動的地位,早在前幾年,PS4登陸舉凡Spotify、Netflix、Twitch等等之類的影音串流媒體後,SIE也終於宣布,PS5也將配載同樣的串流媒體應用程式,這下想買PS5的玩家們,就能用PS5也能追劇的理由,來向請求女朋友「購買同意」了。(真的是為了入手想各種藉口...) SIE在10/22於其PlayStation.Blog公布,目前市面上可見主流影音串流媒體,像是台灣人常用的Netflix、Spotify、Twitch、Youtube等等都將在PS5上登錄,而其餘在PS4上所擁有的影音串流平台,如Amazon Prime Video、MyCanal、Hulu、Peacock也將陸續在未來推出。 而早在6月時所播出的PS5 – THE FUTURE OF GAMING SHOW中,除了PS5主機的公開之外,還有一系列如無線控制器「DualSense」、無線耳機「PULSE 3D」、HD攝影機、搖桿的充電台,其中專屬媒體播放器的遙控器,在當初所釋出的畫面中看到,遙控器下方有四顆尚未標示,也還不知道功能的空白按鈕,在官方部落格公布PS5將登載各大影音串流媒體之後,也同時揭露了那四顆小白鈕的功能,分別是Disney+、Netflix、Spotify 和 YouTube的快捷鍵按鈕。 而在XBox One上,使用Netflix、Spotify等等串流平台的功能當然也沒有少,雖然目前Xbox Series X/S還沒有公開類似的消息,但身為PS系列的老對頭,PS5都有了,Xbox Series X/S怎能沒有,不然這場仗就先輸一波兵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技嘉GIGABYTE G34WQC曲面電競螢幕實測開箱,34吋超大搭1500R實現21:9/144Hz/1ms高規格硬體配備!
近幾年電競螢幕的選擇越來越多元化,在曲面、高更新、HDR之後,為了進一步滿足玩家在多元娛樂上的需求,廠商也開始推出21:9、32:9等超寬比例的電競螢幕版本,讓螢幕不光只是用來滿足對戰,就算是欣賞3A大作精美如電影般的過場動畫也是相當的合適,若是再加上能大幅提升沉浸感的曲面設計,立刻就搖身一變,成了追劇、看電影的最佳利器,徹底滿足玩家全面的娛樂需求。 其中專注於電競螢幕市場的技嘉(GIGABYTE)在今年可說是產品大爆發,推出了種類相當豐富的螢幕產品(戰術螢幕的專家),不論是曲面還是平面都一應俱全,當中除了標準的16:9比例外,也推出了有著21:9電影級黃金比例的超寬曲面電競螢幕「G34WQC」,究竟這款螢幕能在視覺上達到什麼樣程度的震撼體驗,小編也是相當好奇,所以廢話不多說,讓我們立刻來實際體驗一下就知道囉! 玩家應該對先前技嘉推出的多款戰術螢幕相當熟悉才對,在接續前面數款版本的好評之下,這次新登場的G34WQC也挾帶之前官方在技術與研發上的特色,以21:9超寬比例、搭配1500R黃金曲面特色,讓玩家可以一償超高沉浸感的視覺新體驗,下面就隨著小編的腳步,來一一檢視一下這款大尺寸曲面電競螢幕的諸多特點介紹吧! G34WQC搭載了34吋、21:9超寬比例、1500R VA面板螢幕,具備3440 x 1440的高解析度,尺寸大小與視覺感可以說比16:9螢幕多了30%空間,這對於玩家來說,不管是在遊戲、影音享受或是多工處理的效率上都能有所提升。再者,目前曲面設計的螢幕也相當多選擇,G34WQC採用了1500R的曲度設計也是貼近人類視角的曲率,除了可以讓沉浸感大幅增加之外,視覺感也會更加強烈。 另外,面板用料為VA原生8-bit,加上120%的sRGB與90%的DCI-P3色彩涵蓋率以及通過了VESA Display HDR400認證、瞬間峰值亮度可達到400 cd/m2,這些規格特色除了讓G34WQC可以提供玩家表現極為優異的畫面細膩度之外,也讓玩家不論是在打Game或是追劇/觀看電影等模式下,都能享受到鮮豔、明亮的色彩表現。 當然,身為一款專業的電競螢幕,G34WQC也擁有1ms超低延遲以及144hz高螢幕更新率等特色,並且支援了AMD FreeSync Premium ,提供玩家畫面不撕裂、與最流暢的遊戲體驗享受。除此之外,G34WQC也配有防閃頻以及低藍光等技術(TÜV國際認證),讓玩家即便在長時間觀看螢幕下,也能降低眼睛疲勞以及傷害、並保護眼睛健康,不過小編還是要誠心建議大家,長時間使用的話,還是要適度的休息會比較好哦! 而技嘉推出的螢幕還獨家具備的「黑平衡Black Equalizer」:呈現最佳的視覺效果、與「瞄準穩定器Aim Stabilizer」:降低畫面模糊感提供穩定畫質,這兩大功能當然也是可以在這款G34WQC上面看到,對於FPS玩家來說根本就是開大絕,可降低畫面模糊感並增加明暗場景的可見度,簡直就是提供了使用者可以輕鬆急殺快速移動或是躲在暗處敵人的秘密武器,小聲一點,別讓對手知道你用的是G34WQC電競螢幕。 有別於許多螢幕在腳架上的設計多為固定型,也較無傾斜調節模式可供玩家自行調整最佳視角,這一點在G34WQC上頭也不用擔心,獨家設計的Λ型腳座,除了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外,對於高度調整與傾斜角調節設定等等,都可以依玩家的視角需求做出最佳的視覺觀看角度,這款G34WQC大概把玩家的各項需求都一一考量進去了。 在看過G34WQC所具備的特色之後,是不是已經開始心動了呢?接著就來正式開箱囉! 從牛皮紙風格設計的環保外包裝開始,一打開就可以看到這款G34WQC的霸氣外露,除了提供玩家大尺寸的視覺感官震撼外(34吋、21:9),機身在設計語言上維持著技嘉一貫的深灰色機甲風格,在簡約低調中帶出剛硬的氣質,同時小編也不得不說,34吋的21:9螢幕在視覺上真的相當的長長長~,再搭配上1500R的曲率,光是放在桌上,整個視野輕鬆就被這款螢幕所佔滿,還沒接上電源將螢幕開機就已經有強烈的視覺震撼了。 下面就看圖說故事的來介紹一下這款G34WQC的諸多設計特色吧! 如果光看規格,相信頂多紙上談兵,小編也透過實際的使用體驗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款G34WQC的獨特魅力;前面提到過,這款G34WQC的特點除了具備電競螢幕的許多必備特色外,採用1500R曲面設計以及超寬比例的大尺寸規格,提供了使用者可以兼容兩種使用模式下的視覺回饋,下面也透過實際的追劇、電影體驗以及打Game、FPS遊戲的真實模式下,來看看這款訴求超強沉浸感螢幕的實際感受,OK,看下去就知道了! 在體驗之前,實際上機之後先來看看這款G34WQC的系統偵測與Datacolor Spyder X校色器來檢視一下實際的sRGB與P3顏色表現,高達3440x1440解析度與144Hz更新率的規格,可以提供玩家極佳的畫面細緻度與相當飽和的色彩展現。 G34WQC不光為主打的電競取向提供144Hz高更新率、1ms反應時間(GTG)與AMD FreeSync Premium ,以現在玩3A大作、追高畫質電影一定要有HDR模式也同樣有支援。但要注意是,HDR或者FreeSync Premium 開啟之後,OSD選單的部分功能如Aim Stabilizer(瞄準穩定器)就會無法開啟,玩家可以依照需求選擇使用。下面也有透過HDR開啟與關閉模式的比較圖,另外也針對畫面殘影的部分以UFO測試來看看實際的表現,具備144Hz的確可以看到表現比一般60Hz要好上許多。 以小編整體體驗,在剛開始接觸時會需要一點時間來習慣這超長的螢幕比例,但大概只需要欣賞個遊戲過場動畫的功夫,眼球就已經漸漸地可以習慣了,而且G34WQC超寬的螢幕比例,相較16:9的顯示器而言,硬生生地多出了30%額外的畫面,加上1440P等級的解析度,讓遊戲能呈現出更加開闊細膩的畫面,加上1500R的曲率所帶來的視覺包覆感,視野連同眼角的餘光都不放過,真的會有一種置身在劇院裡的沉浸感,加上張力十足的遊戲內容,真的一個不小心就會身陷其中無法自拔。 真的,配上「瞄準穩定器Aim Stabilizer」這個輔助準新的功能,只能說對不起敵人了(通通給我死來~)!就算是打LOL也是作弊神器了,超寬比例下、敵人無所遁形,別想從後面包圍偷襲我!是不是、玩遊戲打Game根本就跟開大絕沒兩樣,這樣的螢幕還不買爆!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AlB6RCZw&feature=youtu.be&ab_channel=PCDIY%21online ▲小編在這邊也錄製了一段過場動畫讓大家看看21:9在遊戲體驗上的效果。 先感性一下,李安在2016年拍出了一部4K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但其拍攝規格之高,當年全世界只有5家電影院的設備能夠播放。而科技只會往前開,不會向後退,因此,各類型的影集或是電影,其拍攝規格也是逐年提高,更遑論是遊戲了,撇除遊玩性和劇情,最直觀的就是遊戲畫面,而全球數億玩家的眼光也被養得越來越挑,所以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顯示器,怎麼能體現影集或是遊戲越來越高的視覺饗宴呢? 至於G34WQC拿來追劇或看電影到底好不好呢?對於這點,在實際體驗後,小編則給予高度評價。 無論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動作片也好,文藝片也好,G34WQC的表現完全不落俗套。小編挑了王家衛的電影《墮落天使》來做測試,因為王家衛拍電影時,特別愛帶角色的特寫,這個時候,技嘉G34WQC的1500R曲面和21:9的超寬螢幕比就顯現出它的優點了。而因為特寫的緣故,再加上超寬螢幕比,演員們的一顰一笑、導演的視角呈現,以及電影所釋放的氛圍,都將因此被放大,讓玩家們更能融入到電影了。 當然看好萊塢的動作片也是令人驚豔,畢竟21:9這個比例就是為了配合電影的畫面所量身打造,加上HDR所展現出的生動對比,用它觀看的復仇者聯盟4時,真的是魄力滿點。看看這復聯4的無限手套(抱歉啊,大家只能看截圖,沉浸感就小編自己體驗),拿這款螢幕來看這種科技刺激片,根本爽的不要不要的!(提升爽度請配戴高品質耳機謝謝!) 另外,經常使用的上網、文書,甚至是FB與Youtube的影片觀看,G34WQC都能表現得十分出色,小編看一些Youtube上的爆笑短片時,差點忘了自己是在上班咧!(還好沒被老闆看到XD) 在電競遊戲中,往往一個閃失,就會導致局勢的淪陷,而技嘉G34WQC以34寸的21:9超寬螢幕比,及144Hz更新率及1ms的反應時間的威能之下,相信愛玩電競的玩家們能在戰場上無往不利,Aim Stabilizer與Black Equalizer兩大獨特功能也提供了玩家在電競遊樂上的更多體驗,就算是對於追劇或是喜愛影片觀賞的朋友也是極佳的選擇,有了G34WQC就等同桌面上隨時準備好為型電影院,可以說不論是打算來個幾場電競戰鬥、或是裝裝文青感受一下影片中的風花雪月,甚至想要來個血脈激昂的戰鬥刺激電影,通通都可以透過G34WQC來達成最佳的視覺體驗,如果您正在傷腦筋不知如何下手挑選螢幕的話,高貴而不貴的G34WQC可以說是蠻推薦的一款版本了。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ztnJY4THFs&feature=youtu.be&ab_channel=PCDIY%21online ▲G34WQC快速開箱影片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14,900元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旗艦高規、平價入手,Samsung Galaxy S20 FE 5G開箱試用
對於Android陣營的使用者來說,Samsung推出的一系列手機版本相信是許多星粉的最愛,今年的2個新系列–S20與Note 20,相信對許多玩家來說也提供了有別於前一代系列的新體驗,先不說正當紅的Note 20系列、先前推出的S20系列也再度增加了新的生力軍,掛著S20系列一員、卻後續才推出的FE版本有哪些獨特之處呢?趁著小編也入手的狀態下,來試試看這支S20 FE 5G的過人特色吧! 這款Galaxy S20 FE 5G算是保留了S20的幾項規格特點,但是又有些些不同,特別點是價位上的優勢相當強,僅要價23,990元(建議售價)比起旗艦版的價格帶來說,算是相對親民了,尤其是比起自家的S20系列來講,光是比S20當初的原廠建議售價就要32,990元更是低上9,000元,簡單先總結一下S20 FE 5G這一款版本的推出,大概是玩家想要的都具備了!而且價位還是較容易入手的~ 如果直接比較與S20系列的差別,大概第一眼的部分會落在「非曲面螢幕」上,雖然說曲面螢幕也推行好幾代了,但是仍是有許多玩家喜歡平面螢幕的操作感與使用性(容易觸碰到邊緣就...),S20 FE 5G並沒有因為採用了平面就顯得螢幕尺寸縮小或是邊框感嚴重,超窄邊框設計配上高達6.5吋的120Hz更新率螢幕(Super AMOLED面板),提供玩家1080 x 2400 (FHD+)的畫面解析度,比起S20 5G的6.2吋要大上不少,對於現階段想入手S20系列的玩家來說,大概新出爐的S20 FE 5G會是更佳的選擇。 按照採用的規格來說,內建Qualcomm Snapdragon 865這款8核心處理器、配上6GB+128GB的記憶體容量(據說可能會推出8GB+256GB的增強版)、IP68防水防塵、前3200萬像素+後3鏡頭配置、螢幕指紋辨識、無線電力分享、WiFi 6...等功能,基本上已經是旗艦級無誤,但以價格來說,也僅排中階偏上等級,算是Samsung Galaxy系列中的高C/P值版本了。 另外,由於支援5G+4G雙卡雙待模式,這款版本可是可以對應目前最夯的5G,所以產品名稱上可是有加註上5G稱號的呢! 那就先來瞧瞧這款S20 FE 5G的外觀風貌吧!這次入手的版本是5款顏色當中的「療癒藍」,另外還有「浪漫紫」、「率真綠」、「狂野紅」、「清新白」等4個顏色供玩家挑選,首波推出就有5種顏色讓玩家選搭,尤其是配上背面採用的霧面背蓋設計,打造個人專屬風格輕鬆容易! 這邊稍微整理一下功能特色: ◎ 6.5吋O極限全螢幕(Super AMOLED、120Hz更新率)、具備1080x2400 pixels解析度 ◎ Qualcomm Snapdragon 865八核心處理器 ◎ 6GB RAM/128GB ROM ◎ Android 10、One UI 2.5 ◎ 前置鏡頭3200萬像素、後置採3鏡頭設計:1200萬像素超廣角 + 1200萬像素廣角 + 800萬像素遠距 ◎ 主相機具備3倍光學變焦,最高可達30倍超高倍變焦 ◎ 影片錄製解析度為UHD 4K(3840 x 2160)@60fps、慢動作攝影為960fps@HD /240fps@FHD ◎ Wi-Fi 6、藍牙5.0、NFC、Wi-Fi Direct ◎ IP68防水防塵 ◎ USB Type-C,支援25W閃電快充、無線閃充2.0、無線電力分享 ◎ 螢幕指紋辨識、臉部解鎖 ◎ 5G+4G雙卡雙待,支援microSD記憶卡、最高可擴充至1TB ◎ 內建4,500mAh電池 是不是簡直跟高階旗艦規格一模模一樣樣!小編個人認為FE版本的推出大概就是專門針對不偏愛曲面的玩家所設計的旗艦版,該給的都給了,如果還真的不夠滿意,那往上還有S20 Ultra跟Note 20 Ultra可以入手,是不是算三星的難得佛心呢?哈! 從拿在手上的感覺其實可以發現到整體的設計除了具有S20的調性外,金屬中框的質感配上霧面處理的背蓋(採特殊塑膠材質、非玻璃),除了不易沾指紋之外,也比較抗摔!(喂~如果玩家會另裝保護殼的話,那就通通都沒差了,因為都遮起來了啊!) 另一點,FE出廠已經有附上螢幕保護貼了(跟目前的旗艦版一樣),也提供有一個透明保護殼(這樣背面的炫彩顏色才能看的到啊),這部分也省掉了玩家另外購置的費用。 FE採用的是Android 10、配上三星獨家的One UI,大概用習慣Samsung介面的朋友就很難跳陣營(笑),所以主畫面與下拉選單的設計應該用過的玩家都不陌生才是,滿滿2頁的下拉選單快捷鍵,只能說FE這一款手機真的是誠意滿滿、該有的通通都塞進去了! 另外在系統設定的選項裡面也可以看到有提供許多可選擇的項目,玩家可以依照需求作開啟或關閉的動作,而透過裝置維護的自檢模式也可以得知目前手機的各項訊息,當然要記得把安全性的項目打開,保護手機的安全。 除了程式端之外,FE可是配上了前一、後三的鏡頭設計,這部分在照相功能的選單上也是相當豐富,除了功能選單的設定有相當多選項可以依需求來操作之外,包括像是智慧場景辨識、專業模式設定等等,通通一樣不漏!而直接建在拍照功能首頁的3種模式設計: 超廣角、廣角、近拍,也提供了使用者相當方便的切換操作(主要是切換不會卡卡的、這很重要),透過3倍光學變焦與最大30倍超高變焦設計,基本上就是愛怎麼拍就怎麼拍。 影片錄製的部分可支援至4K@60fps模式(前後鏡頭皆是),玩家也可以自行調整16:9或是21:9模式設定,當然,自拍的部分也是一大強項,濾鏡、美肌肯定必備,透過3200萬像素的前鏡頭設計(f2.2/80°廣角),照片真的變成照「騙」超容易。(小編可沒教大家做壞事啊~) 這裡也透過幾款測試軟體來檢視一下Galaxy S20 FE 5G的效能表現,畢竟是採用了高階的驍龍865這顆8核心處理器,在實際的效能數據上面應該會是不錯的才對(與目前S20系列相同),除了透過CPU-Z偵測相關資訊外,小編也採用了Geekbench、PCMark、3DMark、魯大師以及AI Benchmark來做簡單驗證。 從底下的截圖彙整不難發現,透過Qualcomm Snapdragon 865這顆8核心處理器的加持下,整體表現的成績相當優異,更不用說包括在這幾項測試上所獲得的高分更是理所當然囉! 透過PCMark的電池續航力測試可以看到,高達12小時13分鐘的電力就算用上一整天也不用擔心沒電這件事了,得益於內建的4500mAh大電池容量,不只可以自己用、還可以透過無線電力分享功能來助其他設備一臂之力! 雖然說目前啟動Samsung Dex不再需要另外的套件,但是也得旗鑑級的版本才能這樣做!當然以同為S20系列的一員、採用Snapdragon 865處理器了,沒道理不支援的。透過與桌上版的連接,啟動Dex功能就很輕鬆能夠達成,轉身一變就成了Chrome Book了,哈!用滑鼠玩手遊跟執行各項APP,可以不要這麼舒爽嗎XD~ 終於到了照相功能實拍這個部份了,小編真的要讚揚一下3模式設計的首頁功能的確很方便,最主要是切換模式不會卡!這點很重要,尤其是切換時的停頓,很容易就會錯過剎那的永恆(因為過了沒拍到XD),在這款FE上頭倒是沒這困擾,切換流暢、拍照輕鬆按,除了專業模式可以自行選擇外,其實大部分情況下有打開智慧場景功能就會自動判別了。 另外照相主頁的最左邊那項一鍵拍錄也是很有趣的功能,玩家如果有入手的話,可以自行試試!下面就提供大家小編的亂亂拍隨手拍的各類型照片,讓大家做為參考,那就看照片吧!(照片無修圖、僅縮小尺寸) 一般戶外倒是很好拍,即便是陰天的天氣也能有不差的感光表現,室內的部分也表現得還可以,小編的BBQ雞腿是在家裡客廳的茶几上拍的,室內燈光很黃,但照片的成色倒是還OK,超廣角的部分其實蠻厲害的,可以抓到左右各一大半的視角,很適合外拍時使用,至於3倍光學變焦與30倍超強變焦的部分,說實話,手機嘛、適可而止就好,放到最大的情況下就是只能拍的到、那個細緻度的表現就嗯...(大家懂的)。 食物的近拍表現很不錯,另外,拍動物的部分也可以把細毛表現出來,至於花草靜物的部分,從實拍照片中就可以看到,成相還是蠻不錯的。夜間拍攝的部分在官方是有標榜「為夜貓族而設計」,透過內建的AI會自動調整最佳進光量,事實上在實際使用時,如果有開啟智慧場景會自動判斷,或是透過專業模式來選定「夜間」,抑制過亮光芒讓拍攝成品的亮度變的更貼近實際看到的景象,這部分是比許多手機的夜拍功能好上很多了。 (下方照片要點擊看大圖才不會是網頁的壓縮照) 如果以同樣身為S20系列中的一員、但又集結了這麼多特色於一身來看待這款Galaxy S20 FE 5G的話,只能說的確是三星目前旗鑑級手機當中C/P值最高的一款了,不喜好曲面螢幕的玩家更是少不了必須納入考慮的一款版本,以6.5吋大螢幕設計(Super AMOLED、120Hz更新率)、配上Qualcomm Snapdragon 865的組合下,效能表現相信十分足夠玩家使用,再加上前1後3鏡頭的配置,不論是自拍Vlog或是外拍各項照相需求,都足以應付自如,再看看售價與多達5款的顏色選擇,想入手就趁現在,官網登錄再送10000mAh/Type-C雙向閃電快充行動電源! 廠商名稱:SAMSUNG - 台灣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656-8686 廠商網站: 建議售價:NT$23,990元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在關閉光追下、《惡魔獵人DMC5特別版》最高可達120FPS,CAPCOM副總裁親口說的!
卡普空(CAPCOM)在日前宣布《惡魔獵人》系列最新作,將在PS5、Xbox Series X上推出加強畫質與更多豐富內容的加強版《惡魔獵人5特別版》。而距離上市還有三周,美國CAPCOM的副總監William Yagi-Bacon在國外論壇上,向玩家們確認,《惡魔獵人5特別版》將在關閉光追的情況下支援4K 60FPS,且最高將達到120FPS,在兩大次世代主機與幀數的支援之下,無論是但丁、尼祿還是V,他們的招式將更加華麗。(給你錢、快點出~) 將在兩大次世代主機上問世的《惡魔獵人5特別版》,除了原本PC、PS4與Xbox One上的既有內容,還新增了提升遊戲速度的「Turbo Mode」,以及新難度「Legendary Dark Knight Mode」,甚至還有「維吉爾模式」,能讓玩家們操控那人氣一直居高不下且亦正亦邪的哥哥「維吉爾」。 《惡魔獵人》系列一直是卡普空知名的動作遊戲,其血脈賁張的砍殺畫面一直都是玩家們所津津樂道的,而由於兩大次世代主機的硬體功能之下,先前卡普空釋出消息,《惡魔獵人5特別版》也將追加光追技術,且有兩種畫面選項,分別是優先解析度(4K/30FPS)或「優先幀率」(1080P/60FPS)。而於21日時,北美CAPCOM的數位平台與市場行銷副總裁William Yagi-Bacon突然出現在國外論壇ResetERA上,向玩家們確認了這條消息,《惡魔獵人5特別版》在光追打開時,畫面可達4K/30FPS,而在光追關閉時,可以達到4K/60FPS,甚至最高可來到120FPS。 但由於技術與性能上的問題,一些在次世代主機才擁有的內容,恐怕無法在當前的遊戲主機中體驗,至於PC版是不是會支援光追等其他內容,卡普空到現在還沒有任何動靜。另外有玩家向他提問,維吉爾DLC其他的消息時,William Yagi-Bacon卻沒有透漏太多,看來本世代主機與PC版的玩家想操控維吉爾DLC,可能要等到上市那天才知分明了。 次世代主機上的《惡魔獵人 5 特別版》數位下載版將和Xbox Series X 在11月10日同步開賣, PS5則於11/12上市,實體版上市未定。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產能不足還是策略考量?謠傳NVIDIA取消RTX 3080 20GB、RTX 3070 16GB在年底推出的計畫
NVIDIA GeForce RTX 3090、3080在前些日子上市後,其優異的性能造成了一波搶購潮,截至目前小編撰稿時還是有許多玩家在等待廠商補貨(缺貨QQ)。不過,缺貨歸缺貨,由於先前傳出官方將會在年底推出RTX 3080的20GB版本,所以有許多不想掏5萬預算的玩家也開始了觀望!甚至更多玩家礙於預算考量,期待月底登場的RTX 3070 8GB版本的火熱度更高,真香粉也同時期待10/28的AMD RX 6000系列登場,只能說,還沒開始存錢的玩家得準備勒緊褲腰帶努力存買顯卡的基金了。 剛小編有提到的,先前傳出在年底的第二波RTX 30系列發布會再推出RTX 3080 20GB以及RTX 3070 16GB版本的部分,恐怕會取消了!據外媒vdeocardz的消息指出,NVIDIA取消了這兩款版本的推出計畫(官方未證實),現階段就是只有RTX 3090 24GB、RTX 3080 10GB以及RTX 3070 8GB這三款,據傳取消的原因目前不得而知,有網友猜測可能是因為GDDR6X產能導致、也有其他網友推測是由於三星的8nm良率問題,不過這些都是猜測,正式訊息都要等到官方有證實或確切說法才算數。 不過若是比對先前傳言NVIDIA將轉單至台積電這項消息的話,或許網友提到的三星8nm良率問題就極為可能,雖然老黃也習慣性的會使出無敵刀法來切割(大家應該也很習慣XD),但若遇到產能不足的問題,除了暫時先取消這兩款版本的SKU之外,或許也沒有其他的可能,不過這也不代表未來就真的不會推出這兩款,可能不會如原先計畫的在今年底推出,也有可能要等著看對手的RX 6000推出是怎樣的情況來做因應也說不定。 光是看這目前的RTX 3090、3080、3070中間的距離,就足夠老黃切了再切、切了又切....,往下看還有RTX 3060可以玩,按照前幾版的慣例,Ti、Super都還沒見個影咧!大家不用太著急,現在不出、遲早要出的啦!(其實小編比較關心價格,因為口袋空空、想買又沒錢!嗚~)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發表會前最終洩密?! AMD RX 6000系列將可能首發5款型號(練刀法?)
眼看距離29號AMD發布新一代RX 6000系列顯示卡只剩下一個禮拜的時間,使用7nm製程的RDNA 2架構究竟會為遊戲帶來什麼樣天翻地覆的變化自然是所有玩家們所在意的事情(小編也好期待啊!);但除了性能之外,另一個讓玩家在意的還有:蘇媽會把RX 6000系列顯示卡的規格切幾刀?畢竟現實是殘酷的,戶頭裡的數字是真實的,我們不得不在預算面前向顯示卡的規格低頭嘛!QQ 根據外媒的爆料,新一代RX 6000的的處理晶片將換分成Navi 21與Navi 22兩種,前者的整體效能都會比後者要來的更高,並且Navi 21還能再往下細分成Navi 21XTX、XT和XL三種不同版本(這刀法怎麼有種熟悉的味道?) 使用等級最高Navi 21XTX晶片的產品將會是RX 6900XT,將會具備80個RDNA2運算單元(RDNA2 compute units)、5,120個串流處理器(Stream Processor),搭配256-bit 16GB GDDR6顯示記憶體,基礎頻率設定在2,040MHz,爆發時脈則可達2,330MHz。然而爆料指出,這張顯示卡只會有公版卡,且是限量供應,因此這張卡片恐怕將變相的成為PPT的展示卡(笑~ 而次一階的RX 6800XT將使用Navi 21XT晶片,具有72個RDNA2運算單元、4,608串流處理器,核心頻率為2,015MHz,動態最高頻率則達2,250MHz,顯示記憶體則與RX 6900XT一樣為16GB GDDR6。 再往下的使用Navi 21XL的RX 6800將擁有64個RDNA2運算單元、4,096個串流處理器,基礎頻率被大幅調降到1815 MHz,動態最大頻率則只有2,015 MHz,一整個有普通生使出100%的全力只達到資優生日常水準的感覺,至於顯示記憶體倒是和前面兩款一樣維持在16GB GDDR6。 最後使用Navi 22晶片的顯示卡將會2個型號,分別為RX 6700與RX 6700XT,目前外媒對這兩款顯示卡掌握的資訊比較少,只確定RX 6700XT將會具備40個RDNA2運算單元、2,560串流處理器和「僅」192-bit 12GB GDDR6記憶體,顯示卡的運作時脈則不詳。 對於玩家來說,10月底都會一一正式曝光,目前排定的是10/28 AMD發布新一代RX 6000系列、緊接著10/29則是NVIDIA的中階主力RTX 3070發布開賣,因此AMD新一代顯示卡的效能表現絕對對玩家的荷包出血大小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表現優秀就能讓玩家有更多元的選擇,隔壁棚的顯卡也能順勢降價與減少缺貨問題,反之就…只能期待年終能夠大包一點囉!QAQ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